最近疫情多次把留学生推上风口浪尖,貌似留学生一直在外面纵情享乐,不务正业,所以引发了我对留学生这个群体刻板印象的一些思考。人们喜欢看寒门出状元的事例,草根逆袭的故事,似乎更牵动人心。可那些家庭条件相对好,但也非常非常努力的人呢?
出国后见过太多条件优越,自己又拼命的人了。之前公司的一位漂亮女生,住在多伦多DT网红楼顶楼高级公寓里,名牌包每天不重样,光鲜亮丽。但只有我们知道她会为了让客户满意不厌其烦的反复修改几百页的方案,耐心询问各方意见,任劳任怨,晚上10点还会收到她发来的工作邮件。
有句话说的好:最可怕的是,比你条件好、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更努力。如果出国“眼界格局”是最大收获,那第二大收获就是:不随意给任何人贴上任何标签。我在Queen‘s读研时候,班上那帮欧洲同学工作日晚上蹦迪到3点,喝到断片。第二天8点演讲,西装革履的站在台上,口齿清晰,逻辑缜密,台下掌声雷动。
有些人就是work hard play harder,会玩又会学。如果你只是单纯在网上看到这些人party的照片,你可能轻易贴上他们是不务正业小混混的标签,但殊不知对方就是有能力又会social的大神。前几天网友评论杨丽萍没有子孙满堂是她人生失败上了热搜,还有说伊能静0岁还自称少女不合时宜。而在多伦多我周围的外国女同事,觉得自己到了30岁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
有人问出国的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去那么远的地方、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们坚持读书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也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也会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也会有不一样的素养。
有人问:你出国花那么多钱,到最后能记住多少知识?我说:从小到大,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清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我们现代人说,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这句话,一点不假。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你处在人生的什么阶段,不要被任何人定义了你的人生。毕竟我们的人生,也就这短短的几十年。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hh.cn/archives/5367